(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治中 见习记者 周美娇 通讯员 况陈)近日,桐柏县毛集镇南湖广场上车辆川流不息,四处可以看到搬卸红薯苗的身影,一袋袋的红薯苗很快被装在车上运往各村种植地点进行定植,这是毛集镇大力发展红薯产业,同南阳金兴薯业有限公司合作,进行红薯种植的一个剪影。
为壮大农业产业化规模、带动群众增收、巩固脱贫成效,毛集镇立足本地生态和资源优势,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,鼓励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红薯产业。通过“支部+基地+贫困户”模式,公司提供种苗、技术服务,签订购销合同,保护价收购,实现当年种植,当年收益,充分激发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。
44岁的付中华是毛集镇李楼村的贫困户,去年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种植了20亩的红薯,没想到收入了4万余元。今年付中华早早地便开始打垄,“红薯产量高,去年亩产5000来斤,今年我又流转了土地,多种一些,听说向老庄村有些户种植的红薯亩产可达到8000来斤,准备多去请教请教,好好管理,把我的产量也提上去!”付中华高兴地说。
55aee08b38ce4e33912b8a529d6f617d.jpg
目前,全镇共发放3900余亩的红薯苗,其中贫困户种植1800亩,各村种植2100亩用于发展集体经济,通过入股、参与劳作等形式,鼓励全镇贫困户加入到红薯产业当中,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。仅此一项,预计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。
近年来,毛集镇党委、镇政府把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,培育了花生、夏枯球、艾草、黄桃、红薯特色扶贫产业,实施“龙头企业+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/种植大户+贫困户”带贫模式,带动贫困户流转土地、发展产业、就业务工、入股分红,让贫困户收租金、挣薪金、分股金,持续提升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,为决胜脱贫攻坚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|